新松机器人电源模块开机指示灯不亮,大概率和外部供电接触不良、模块内部元件损坏、安全控制信号异常等有关。维修需遵循 “先外部后内部、先简单后复杂” 的原则,操作前必须断电放电,做好静电防护,具体步骤如下:
外部供电与连接部件排查
基础供电检测:先检查电源线是否插紧,线缆有无破损、绝缘层开裂等情况,有损坏则直接更换同规格电源线。接着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座及输入端子的电压,新松机器人多适配工业三相 380V 或单相 220V 供电,若电压为零、波动超 ±10%,需先排查工厂电网或更换供电插座。同时查看总电源开关状态,反复切换测试,若开关闭合后仍无供电,用万用表测开关两端电阻,异常则更换开关。
熔断器与接口检查:打开控制柜找到电源模块对应的熔断器,若玻璃外壳发黑或熔断,需先排查线路短路隐患,再更换同型号熔断器,切勿用规格不符的替代。之后清洁模块输入输出接口,用干燥软毛刷或蘸有主板清洁剂的无尘布擦拭针脚,去除氧化层与灰尘,若针脚弯曲,用镊子轻轻矫正,避免接触不良。
端子与线缆加固: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或烧蚀,氧化端子可轻微打磨后重新拧紧,松动的按规定扭矩加固,防止过度拧紧导致端子损坏。用万用表通断档检测供电线缆内部是否断裂,断裂严重时更换线缆,轻微破损可重新压接端子后测试。
电源模块内部故障排查
直观查看损坏痕迹:拆卸模块外壳后,先用毛刷清理内部灰尘,观察电路板有无焦痕、电解电容鼓包漏液、继电器触点烧蚀等问题。电容鼓包是高频故障,需更换同容量、同耐压值的原厂电容;若发现焊点发白、引脚松动,属于虚焊,用 350℃以下的恒温烙铁补焊,避免烫坏电路板。
核心元件性能测试:用电容表测量滤波电容容量,若低于额定值的 80%,需及时更换。再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检测整流桥,若某引脚无正向导通压降,说明整流桥损坏,更换适配型号即可。若存在电路板烧焦、大面积元件损坏的情况,不建议自行维修,优先联系售后更换电源模块。
指示灯本身验证:若以上部件无异常,可能是指示灯本身损坏。可通过万用表测量指示灯引脚通断性,或直接更换同规格指示灯,更换后若亮起,说明原指示灯故障。
控制信号与安全回路排查
安全部件状态检查:新松机器人的急停按钮、安全门等装置触发时,会切断电源模块的启动信号,导致指示灯不亮。先确认急停按钮已旋起复位、安全门完全闭合,若部件卡滞,清洁触点或更换部件后重试。
控制板与信号连接:检查电源模块与主控板的连接电缆,重新插拔确保牢固,若线缆有破损需修复或更换。同时查看控制板插件是否接触良好,有无烧焦痕迹,若控制板故障会导致电源信号无法传递,可通过替换同型号控制板测试,确认故障后更换或送修控制板。
软件与环境辅助排查
软件与固件排查:重启机器人控制系统,排除临时性软件故障。若重启无效,通过机器人操作界面查看故障日志,若提示电源模块固件不兼容或配置错误,需联系新松官方售后,由专业人员核对固件版本并重新刷写,切勿自行操作。
散热与环境检查:散热不良可能触发模块过热保护,导致指示灯不亮。查看模块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转动,滤网和散热片有无积尘堵塞,风扇停转则清理灰尘或直接更换;散热片积尘严重时,可更换散热硅脂提升导热效率。另外检查工作环境,若环境潮湿、有腐蚀性气体,需先改善环境,再测试电源模块是否恢复,避免湿气导致电路短路。
维修后测试更换元件或修复后,先单独给电源模块上电,观察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,并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,确保数值符合技术手册标准。随后接入下游负载,让机器人执行各轴简单运动,测试不同负载下电源模块的稳定性,无异常发热、电压波动则说明维修成功;若仍故障,建议更换新松原厂电源模块,并排查伺服驱动器等关联部件是否存在交叉故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