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在使能释放(即电机断电或进入自由状态)时,由于负载惯性或重力作用,电机可能继续转动并产生反电动势(Back EMF),或驱动器内部电容存储的电能可能形成电压尖峰。这些电能若未妥善处理,可能损坏驱动器、控制器或电机本身。以下是针对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:
一、反电动势的来源与影响
步进电机
来源:当步进电机断电后,负载惯性或重力驱动转子继续旋转,切割磁感线产生反电动势。
影响:反电动势可能通过驱动器输出端反向施加到功率器件(如MOSFET、IGBT),导致击穿或热损坏。
伺服电机
来源:伺服电机断电后,编码器反馈中断,但负载惯性可能使电机持续转动,产生反电动势;同时,驱动器内部电容(如母线电容)在断电后可能通过电机绕组放电,形成电压尖峰。
影响:电压尖峰可能超过驱动器功率器件的耐压值,导致元件损坏或系统误报警。
二、解决方案
1. 硬件防护措施
反电动势吸收电路(步进电机)
RC吸收回路:选择合适阻值(R)和电容(C),使时间常数τ=RC匹配电机反电动势衰减时间。
TVS管:选择击穿电压略高于驱动器输出电压的TVS管,快速钳位电压尖峰。
原理:在驱动器输出端并联二极管、电阻和电容(RC吸收回路)或压敏电阻(TVS管),将反电动势能量消耗在电阻上或钳位至安全电压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低功率步进电机或对成本敏感的场合。
制动电阻(伺服电机)
计算制动电阻阻值:根据电机额定功率、母线电压和制动频率选择电阻值(通常为几欧姆至几十欧姆)。
配置制动单元:部分伺服驱动器内置制动单元,需通过参数启用;外置制动电阻需连接至驱动器指定端子。
原理:在驱动器母线侧并联制动电阻,通过制动晶体管将再生能量(反电动势)以热能形式消耗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高惯性负载或频繁启停的伺服系统。
再生制动模块(高端伺服系统)
选择支持再生制动的驱动器型号(如松下A6系列)。
配置回馈单元,确保与电网兼容或储能装置容量匹配。
原理:将再生能量回馈至电网或储能装置(如超级电容),实现能量回收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对能效要求高的场合(如电梯、起重机)。
2. 软件控制策略
动态制动(Dynamic Braking)
步进电机:在断电前发送反向脉冲或降低电流,增加电机阻尼。
伺服电机:通过参数设置制动时间(如松下A5的
Pr0.10
)和制动电流(如Pr5.20
)。原理:在使能释放前,通过驱动器控制电机进入短时制动状态,消耗负载动能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需要快速停止的场合。
梯形减速控制
通过运动控制器规划减速曲线,或使用驱动器内置的S曲线加速功能。
原理:在使能释放前,按梯形曲线降低电机速度,减少惯性冲击和反电动势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高精度定位系统(如CNC机床)。
3. 机械防护措施
电磁制动器(Electromagnetic Brake)
选择与电机匹配的制动器型号(如24V DC制动器)。
通过驱动器输出信号控制制动器通断(需注意时序,避免制动器动作前电机已停止)。
原理:在电机轴上安装电磁制动器,断电时通过弹簧力压紧摩擦片,强制停止电机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垂直负载或需要快速制动的场合(如机器人关节)。
机械限位与缓冲
在机械结构上安装限位块或液压缓冲器。
原理:通过限位开关或缓冲器限制电机自由转动范围,减少反电动势产生时间。
实施:
适用场景:低速、大惯性负载(如传送带)。
三、实际应用案例
步进电机驱动器防护
在驱动器输出端并联TVS管(如1.5KE200CA),钳位电压至200V以下。
增加机械制动器,断电时锁死电机轴。
场景:某3D打印机Z轴步进电机在断电后因重力下滑,产生反电动势损坏驱动器。
解决方案:
伺服电机再生能量处理
配置外置制动电阻(阻值10Ω,功率500W),连接至驱动器B1/B2端子。
通过参数
Pr0.10 = 5
设置制动时间5秒,Pr5.20 = 50%
设置制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50%。场景:某数控机床伺服电机在快速减速时,母线电压升至800V(额定600V),触发过压保护。
解决方案:
四、注意事项
参数匹配:制动电阻阻值需根据电机功率和母线电压计算,避免阻值过小导致电流过大或阻值过大导致制动效果不足。
散热设计:制动电阻和再生模块需配备散热片或风扇,防止过热损坏。
时序控制:电磁制动器动作需与电机断电时序同步,避免制动器提前动作导致电机堵转。
安全认证:再生制动模块需符合电网并网标准(如CE、UL),避免谐波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