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人检修特高压输电线在技术应用、功能实现及典型案例上均有显著进展,已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工具。以下为具体分析:
一、机器人检修特高压输电线的技术应用
智能巡检与定位技术
机器人通过编码器、传感器和云台装置实现线路定位,结合红外测试仪、摄像机等设备采集导线状态、通道环境及热信息数据。例如,湖北电网采用的地线修补机器人可自主识别地线断股缺陷,上海电网的X光检测机器人通过无人机精准投放至导线,完成耐张线夹的探伤作业。越障与自主作业技术
机器人采用双臂协同、模块化设计,具备翻越防振锤、耐张塔等障碍物的能力。其机械系统由机械手、摆臂、基臂模块组成,通过关节运动实现支点切换与攀爬。例如,湖北电网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可完成绝缘子干冰清洗、激光剥线等7类带电作业任务,适应复杂工况与强电磁环境。
二、机器人检修特高压输电线的功能实现
缺陷识别与处理
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、数据分析技术,可实时监测导线破损、绝缘子劣化等缺陷。例如,湖北电网地线修补机器人发现±500千伏龙政线地线断股后,自动完成修补作业,避免断线跳闸风险。带电作业与安全防护
机器人采用主动实感视觉、等电位作业电磁防护技术,可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高精度操作。例如,湖北电网10kV至220kV高压电气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,可对1米远目标进行±2毫米级定位,实现激光剥线、带电搭火等任务。
三、机器人检修特高压输电线的典型案例
湖北电网地线修补机器人应用
2024年8月,湖北电网在±500千伏龙政线首次使用机器人修补超高压线路地线。机器人通过无人机投放至故障点,自主完成断股修补,避免夏季高温高空作业风险,保障三峡外送华东输电通道安全。上海电网X光检测机器人应用
2025年4月,上海电网在1000千伏安塘Ⅰ线采用“无人机+机器人”模式,完成耐张线夹X光探伤。机器人通过无人机精准投放至导线,实现带电检测,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