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新松机器人综合服务商    

新松工业机器人,新松协作机器人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“具身智能”“智能机器人”,长三角有何布局?
新闻中心
“具身智能”“智能机器人”,长三角有何布局?
发布时间:2025-03-09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2024年,“人工智能+”首次写进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今年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其中,“具身智能”“智能机器人”等关键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。



抢抓机遇加快布局


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,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赛道。


目前,上海正在实施“模塑申城”方案,重点在智能终端、科学智能、在线新经济、自动驾驶、具身智能等五大关键领域,对制造、金融、教育、医疗、文旅、城市治理等六大重点行业开展供需联合攻关,以超级场景牵引应用迭代。围绕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、具身智能分级分类等领域,上海还制定了全国首批团体标准,并在浦东张江开设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。


具身智能也是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。


张英表示,具身智能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、促进人机交互与虚实融合、加快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抓手。在训练场中,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,机器人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。


张英建议,加快制定行业分类体系、通信协议等基础标准,完善运动控制、环境感知等核心性能标准,规范数据采集及使用标准,明确人机交互安全规范标准及伦理准则,通过软硬协同标准提升产业规模化效率,以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规避社会风险。


张英进一步表示,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,上海将抢抓战略机遇,加快建立与智能经济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,系统推进智算、语料、场景、资本、人才等新型要素一体化布局,打造全链开源生态服务体系。


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能机器人和具身智能,对服务机器人行业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,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。”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但具身智能作为连接人工智能(AI)与物理世界的桥梁,真正的挑战在于场景落地。


在李通看来,为促进具身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,资本市场的支持至关重要。“希望能进一步开放一二级市场,拓宽融资渠道,如设立专项基金、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早期项目,并通过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措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。同时,优化上市审核流程,缩短企业上市周期,加强对已上市企业的后续支持和服务,确保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。”


“稳定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基础。”李通还呼吁,相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督,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,简化行政审批程序,提供高效政务服务,助力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更快更好地成长。


“我们将坚持‘技术普惠’的初心,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,持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。”李通说,公司在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效率提升和智能化升级。近期,已完成DeepSeek、ChatGPT、讯飞、KIMI等多款热门AI大模型的接入,并实现商超、娱乐、医院等应用场景的落地。同时,近期将推出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,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价值创造。


多地发布“施工图”


“具身智能”的应用已悄然融入生活,政策支持也在持续加码。目前,江苏、浙江等地也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。


作为“春晚机器人”的“原产地”,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《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。2025年浙江省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更提出“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深化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,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、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、合成生物、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”。


江苏省也推出了《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》等政策。在地级市层面,去年9月,《苏州市加快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 高水平建设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》正式发布,提出以具身智能技术为核心,覆盖工业、医疗、物流等15个垂直领域,加速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。根据该方案,至2027年,苏州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,其中具身智能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


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指出,作为新兴产业,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的背景下,正逐步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。


朱明皓强调,我国正积极推进设备更新与新型技术改造,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。在这一转型过程中,以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,各类应用场景对智能装备的需求激增,为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
近年来,诸如优必选、宇树科技、星动纪元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已崭露头角,引领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潮流。朱明皓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与示范效应的显现,人形机器人将在制造业、医疗、物流、消费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,尤其与制造业的结合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迭代成熟。


不过,朱明皓也指出了当前机器人产业面临的薄弱环节。“电机、减速器、专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,以及仿生材料、轻量化材料等基础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投入仍需加强。”他说,此外,高昂的产品成本限制了市场应用的推广。特别是在消费场景,作为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,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对养老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旺盛,成本问题更显突出。


“下一步,要加快开展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现实场景的适配验证,出台首试首用鼓励政策,人形机器人将很快出现在更多的场景中。”朱明皓说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